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也稱為信心。自信心的個體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習、競賽、就業、 成就等多方面的個體心理和行為。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呢?下面由青少年特訓學校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吧!
首先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狠重要的意義,幼兒期的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要言傳身教。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老師、家長是孩子的效仿榜樣,因此,在孩子面前應有自信心,樂觀的性格,有魄力,自強,辦事不怯懦。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二、調整成人與孩子間的關系。青少年特訓學校小編認為孩子與老師、家長間的關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應檢查一下自己與孩子的關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養。
如果孩子感到老師、父母喜歡他、尊重他,態度溫和,孩子的感覺很好,往往就活潑愉快,積極熱情,自信心強。相反,如果老師、父母對孩子訓斥多,粗暴,態度冷淡,孩子就情緒低沉,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
三、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贊許,少責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青少年特訓學校小編介紹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
因此,作為老師、家長,切忌用尖刻的語言,諷刺挖苦孩子,不用別家孩子的優勢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把孩子的話當"耳旁風",不濫施權威,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之產生自卑感,而喪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別的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發展自尊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